前言宏牛操盘
NASA是如何对中国出手的?这背后又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呢?
刚拿到月壤就变脸:NASA 火速收紧合作闸门
今年 4 月 24 日武汉航天日那天,国家航天局高高兴兴宣布了嫦娥五号月壤的国际借用结果,其中特意提到两所受 NASA 资助的美国高校 —— 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都在名单里。
当时航天圈不少人还琢磨,这或许能让僵了十多年的中美航天合作松快口气。可谁能想到,美国人转头就给了咱们一记冷拳。
才过了四个多月,9 月初 NASA 就突然下了狠手,直接发通知禁止所有持有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参与他们的项目。
有在休斯顿航天中心工作的中国研究员后来吐槽,那天早上登录 NASA 的科研数据系统,突然就提示 \"权限已被终止\",打去 IT 部门询问,得到的答复冷冰冰:\"新政策要求,所有中国籍参与者必须立即退出\"。
连那些合作了五六年的老项目都没能幸免,线上会议链接被取消,实验室门禁卡瞬间失效,十多年的合作情谊说断就断。这边刚把 3 克珍贵的月壤样品打包寄出去,那边就立马竖起高墙,这事儿干得确实不地道,让人心里堵得慌。
科研合作被卡脖子:拿了样品却用不上公家钱
更让人窝火的是宏牛操盘,美国高校虽说拿到了咱们的月壤,却根本没法好好研究。
纽约州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格洛奇最近在学术会议上大倒苦水,说他们团队研究中国月壤的项目一分钱 NASA 资助都拿不到,想买台专用光谱仪都得靠系里私人捐赠凑钱。
这根子就出在 2011 年那臭名昭著的 \"沃尔夫条款\" 上,这条款像条恶犬似的咬了中美航天合作十三年。去年年底 NASA 还曾低声下气求国会开绿灯,说中国月壤太独特,不研究就要落后了。
结果国会没松口,他们转头就对自己的科学家下狠手。格洛奇无奈地说:我们向 NASA 申请经费时,对方明确说只要涉及中国样品,提案直接打回。
咱们好心分享研究成果,换来的却是这种提防到骨子里的限制,这哪是合作,简直是单方面的施舍,还得看人家脸色。
全面封杀升级:连签证持有者都被扫地出门
这次 NASA 的出手比以往都要狠绝。2013 年他们顶多是不让中国科学家参加开普勒会议,2019 年国际宇航大会时故意卡中国学者签证,可至少还留着点门缝。
但这次新政策直接一刀切,不管你是绿卡持有者还是美国高校雇员,只要是中国公民就全给挡在外面。NASA 发言人还嘴硬说是为了国家安全,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就是赤裸裸的技术封锁。
澳洲国立大学的塔克教授看得明白,他最近在论文里写道:美国一边加速月球核反应堆计划怕被中国赶超,一边又把最懂行的中国科学家拒之门外,这种操作本身就很矛盾。
有位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的中国学生更郁闷,他参与的月球尘埃防护项目都快出成果了,突然被通知 \"不得接触核心数据\",导师只能把他的名字从作者名单里删掉。这种卸磨杀驴的操作,在国际航天界都少见。
霸权心思藏不住:太空竞赛背后的技术封锁
说到底,NASA 这些动作释放的信号再清楚不过 —— 美国就是想在太空领域牢牢攥住霸权,绝不容许中国赶超。
今年年初他们众议院还专门开听证会,一群政客拿着中国航天发射数据大呼威胁,说要赢得 21 世纪太空竞赛。可他们忘了,中国的工业产值早就超过美日德总和,靠封锁哪能挡得住发展?
看看中国这边,嫦娥七号带着埃及、意大利、瑞士等七个国家的科研设备马上要发射,天宫空间站常年住着外国航天员;再看看美国,为了维持优势,连科学家正常交流都要政治化。
上海政法学院的杨震教授说得透彻:美国把太空当战场,中国却在搭平台。这次 NASA 背信弃义的操作,其实是怕了。怕中国在月球背面探测、空间站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,怕自己的霸权地位坐不稳。
但科学的星空容不下围墙,月球资源也不是谁家的私产。美国越是这样搞小圈子,越能反衬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格局。
等嫦娥七号明年从月球带回新样品,估计又有不少国家想参与研究,到时候 NASA 怕是只能在旁边看着,继续啃着自己种下的苦果。
信息来源:“正与中方商谈租借月壤样品,我觉得中国会答应”---观察者网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